【护健甄选】致我五十岁以上的朋友们 :准备好“痴呆”的到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IwNDY3NA==&mid=503726592&idx=1&sn=048cee04b4c07945709f88ed0f93 |


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本文为洪立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友会举办的#认知症好朋友分享会#讲座摘录。




 


大家好。今天很开心能和曾经朝夕相处的老同学,分享我们对“痴呆”的了解。

 

随着人口老龄化,“痴呆”这个字眼,对很多人、很多家庭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





在全球,已经有五千万人得了痴呆;在中国,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100万。几千万个家庭成员正陪伴着亲人,走过一个漫长的旅程。

 

这里有两个数字 - 50和75。





我们都已经是超过50岁的人了。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经历生理和认知的显著变化- 身体逐渐老化;反应不再像年轻时那般敏捷;记忆力和注意力变得不那么可靠。

 

75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数字代表我们的父母都已经超过75岁。


我看到过来自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的一个统计数据 - 82%的痴呆症人士集中在75岁及以上的人群。也就是说,我们的父母已经进入了痴呆的高危年龄。

 

我的外婆是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出现了痴呆的症状 – 容易忘事,搞不清楚事实和想象,出门迷路,最后认不得自己的亲人。

 

她刚开始发病的时候我们都还不懂这个病,有时会笑她糊涂,有时会和她争论。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她的无助、窘迫和迷糊,心里都很痛。如果我们早一点懂得这种病该多好。

 

外婆在2007年年底过世。就是从那时候起,我和工作伙伴开始专攻痴呆照护。


当时中国的痴呆症家庭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 - 开设记忆障碍门诊的医院都集中在可数的中心大城市,有能力提供早期鉴别诊断的医学专家全国加起来不足两百人;由于缺乏对疾病的认知,患者就诊率极低。养老机构拒收痴呆老人- 除非进入失能卧床状态;放在家里,家人被拖累,保姆不愿伺候,社区服务也跟不上。绝大多数人都缺乏认知症的照护知识和技巧。

 

所以我们要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大家。这样,千万个家庭不会有遗憾。


 

01

从痴呆症到认知症

 

“痴呆”虽然还是医学标准名词,但这两个字从字面上看容易带来歧义和不敬,导致耻感和歧视。所以,从十几年前开始,世界上使用汉字的国家或地区,纷纷进行了“痴呆”的更名:

 


- 台湾地区在2000年更名为失智症


- 日本在2004年更名为认知症

- 香港地区在2012年更名为认知障碍症




由于“认知症”这个名词客观、准确地描述了“痴呆”的基本症状 - 认知功能障碍;降低了“痴呆”的负面意义,同时也简洁易记;因此我们从2015年起正式倡导,逐渐用认知症取代痴呆症。


 

02

关于认知症的重要信息

 

  什么是认知症

 


认知症是一个统称,描述的是一组相似的认知功能损害的症状,包括记忆、学习、定向、语言、判断、解决问题、视空间觉等多个认知域的功能损害,而且损害程度已经明显影响到患者的学习、工作、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


 

  认知症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

 


就像身体任何器官都有可能生病一样,认知症是因为脑部受到疾病影响而引起的。
医学研究表明,有一百多种病因会导致认知症。大家经常听说的阿尔茨海默病,就是其中一种最为常见的类型,占到认知症病例总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