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健图文】宝宝下腹或脐周忽然出现包块是何原因?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wOTIwNDY3NA==&mid=503725344&idx=1&sn=1d1e50f683f7aa99353cf4022949 |






作者简介

屈文倩(1989—)女,护师,本科,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教育护士,主要从事外科临床护理教育。


引言


“宝宝哭闹时,看到有这样一个包块,可把我们吓坏了。”这是很多宝妈宝爸第一次发现宝宝疝气的场景。小儿疝气又俗称“小肠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病之一,以腹股沟疝和脐疝最为常见。很多宝妈对疝气并不放在心上,认为“疝气”进进出出,无碍健康,“疝气”突出后,只要用手轻轻一推,或者平躺一会,也就消失了,“疝气”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仅仅是“调皮、淘气”吗?


本期“护健图文”栏目,我们邀请了上海市儿童医院普外科教育护士屈文倩,为我们讲讲关于小儿疝气的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小儿疝气有哪些危害

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孩是女孩的10倍,疝气发病率颇高,危害性也不小。疝气会影响宝宝的消化系统,使宝宝出现下腹部坠胀、腹胀气、腹痛、便秘、营养吸收功能差、易疲劳等症状。一旦发生嵌顿疝并且未能及时发现,会引起肠梗阻、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不及时处理疝气还可能危及生命。



如何早期发现疝气

小儿疝气的特征性表现为腹股沟区(俗称大腿根)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或时大时小的包块。包块在站立及哭吵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下出现或变大,而发生早期平卧或停止哭吵后包块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压后消失。早期除特征性肿块表现外多无显著不适,家长多因发现宝宝腹股沟局部小肿物、阴囊两侧不对称或脐孔处包块而带其就诊。

图片来源:网络



小儿疝气该如何治疗

保守治疗 脐疝有自愈的可能,大多数可在2岁内自愈,故可以采取保守治疗。较大或脱出频繁的可以应用疝气带进行局部压迫,其目的就是避免疝内容物突出。同时,小儿应尽量减少哭吵、咳嗽、便秘等使腹内压增高情况的发生。如发现小儿哭闹不止,而疝块无法回纳的情况,则提示可能发生了疝嵌顿,应立即送急诊就诊。 


手术治疗 通常小儿腹股沟疝自愈可能性较小,一经确诊,建议即可手术治疗。脐疝如果年龄在2岁以上或脐环直径为2~3 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手术创伤小,总体而言安全可靠。



包块无法回纳怎么办

宝宝一旦剧烈用力,包块就容易出现,应尽量避免哭闹、剧烈运动、便秘等。由于许多宝宝发生疝气的年龄都较小,要完全避免哭闹基本不可能,所以在宝宝哭闹时,宝妈宝爸一定要密切注意观察,如果宝宝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包块,质地硬,触痛明显,且无法自行回纳,表明疝块发生嵌顿,宝妈宝爸首先要保持镇静,抬高宝宝屁股,安抚宝宝,避免腹内压继续升高,然后立即就医,由医生进行处理。因为小儿的肠壁较薄,如果非专业人士进行疝气回纳操作,力度掌握不当,很容易导致小肠破裂,引起腹腔感染,危及孩子生命。因此,要重视宝宝的“疝气”并及早进行彻底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




推荐阅读

护健图文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上)


护健图文 | 孩子咳嗽老不好,怎么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