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王西英(1965—)女,主管护师,本科,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护士长,上海市护理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糖尿病护理学组成员,主要从事慢性病护理管理。
引言
肥胖症
引起肥胖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尤其是过多的脂肪摄入,以及静止的生活方式,由此引起热能摄入与消耗的失衡,造成脂肪在体内的过度蓄积。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标准为: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肥胖的诊断标准:BMI 18.5~24.9为正常,BMI≥ 25 为超重,BMI≥ 30 为肥胖;以腰围为标准:男性> 85 厘米,女性> 80 厘米被认为肥胖。
糖尿病与肥胖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目前已成为危害全人类健康的重要流行性疾病。其中肥胖是发生糖尿病(主要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肥胖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可高达普通人群的 4 ~ 5 倍以上。另一方面,2型糖尿患者80%为肥胖者。早期肥胖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虽然还正常,但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效率就下降了。为克服胰岛素抵抗,胰腺就会大量合成胰岛素,造成肥胖者血胰岛素水平大大高于普通人,这就是所谓“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早期还可勉强通过高胰岛素血症来把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随后就有可能因胰腺过度工作,合成胰岛素功能渐渐衰竭,胰岛素生成就渐渐不够把血糖降低到正常范围,于是就出现了糖尿病。所以,肥胖易造成糖尿病。
适当减轻体重有利于防止肥胖患者向糖尿病发展,对已有糖尿病患者,虽然体重降低不能完全恢复已经受损的胰岛功能,但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控制,减少降糖药物剂量。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减轻体重可预防或延缓肥胖向糖尿病发展,可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也使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降低。体重降低不仅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还可增加胰岛素抑制肝糖输出能力。肥胖伴糖尿病患者减肥后,有助于改善各种脂代谢紊乱。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将体重降低作为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的第一线治疗和糖尿病脂代谢紊乱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首要预防措施。肥胖糖尿病患者随着体重减轻,有助于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并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控制体重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肥胖人口居世界首位,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居全球首位,其中糖尿病合并肥胖、超重或腹型肥胖的患者在中国糖尿病患者中比例高达24.3%、41%和45.4%。
对于糖尿病患者,传统五驾马车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控制血糖。
然而对于合并重度肥胖症患者,传统治疗容易反弹,无法彻底有效根治。代谢性手术能使重度肥胖患者获得长期且稳定减重的方法,也是2型糖尿病的最终有效手段。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代谢性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胃袖状切除术和腹腔镜胃旁路术。
适合代谢性手术的人群
年龄18~60岁;
2型糖尿病病程≤15年;
胰岛功能提示,空腹血清C肽水平≥正常值下限的1/2;
BMI≥32 kg/m²,无论是否存在其他合并症,均建议积极手术;
BMI为28~32 kg/m²,男性腰围≥90 厘米,女性腰围≥85 厘米,合并多种代谢紊乱综合征时,可以经专业医师评估后行手术干预。
如果你符合以上标准,建议至医院就诊,医生还将结合你的全身状况进行综合评估。
代谢性手术的益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