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国家极力倡导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处在基础设施前沿的水利水电设计行业在历经信息化、智慧化的淬炼后,如何高效提升数字化水平和数字化运行交付能力是每个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从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水利水电设计行业上下游工作环节和新型生态环境,提出数字化转型面对运行问题、技术问题、人才问题、基础设置问题等诸多难题,并总结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水利水电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提供参考。
【关键字】水利水电设计;数字化转型;全产业链;微服务;DevOps理念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提出最早见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随着2000年硅谷泡沫而沉寂。直到2012年,全球统一明确数字化转型概念,2015年许多国外的信息技术及软件公司开始大规模使用这个概念。2020年5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的“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中提出,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引领、抗击疫情、携手创新、普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共同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而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数字化转型进行了多篇幅的阐述说明,其中明确指出:“迎接数字化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化经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整体变革,以数字化转型带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规划和纲要”的提出,使国内各行业各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目标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数字技术应用和推广形成行业共识。
二 水利水电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据国家相关研究单位数据分析,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工程勘察设计企业23741家,与2019年公布数据基本持平;全国工程勘察设计新增合同金额累计1494.5亿元,较之2019年增加17.6%;全国工程勘察设计企业全年营业额合计55068.2亿元,同比增加19.5%,从业人员440万人,同比增长2.7%。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洗礼,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目前已步入充分竞争状态。作为基础设施设计领域,水利水电设计行业虽然与其他勘察设计行业有共同点,但从企业发展和科技活动的角度来看,其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有其独有的从属性和特殊性。
1. 行业关联性持续融合 多元化竞争对手丛生
水利行业与其他行业有高度相似性,其建设实施过程中需经历勘察、测绘、设计、施工、监理、试验、交付和运维等各环节,伴随资质逐渐弱化和资本运作的加剧,行业外的企业具备逐步向水利行业渗入的能力。这些企业无不具备优质的资本储备、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更是具备从投资到运维的全方位经营本领;甚至面临非勘察设计企业的资本化收购、产业化融合、战略性入股、上下游侵蚀等合规手段的介入,完成更多产业布局,这些无不对水利水电设计企业带来生存上的负面冲击。可以预见,随着“多行业化企业”概念的提出,对水利企业提出产业化、生态化、经营化多发展理念的发展方向要求。
2. 人员专业化能力不一 数字化水平参测不齐
水利水电设计行业本是知识密集型、人才高端化、技术现代化行业,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其技术含量趋于弱化,从业人员甚至自嘲“白领民工”,更多设计人员认为工作是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拼体力”、通过严重“内卷”换取生计。在数字化转型的驱动下,人才短缺已成为水利水电设计企业的最大难题。水利水电设计企业大多为全民所有制国有企业,组织机构比较僵化、员工老龄化比较严重、技术培训提升效果不佳。企业迫切需要引进互联网科技人才、信息化前沿技术人才以及全专业领导型、经验型人才,并调整相应的薪酬体系以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形成可行的造血功能。人才是发展之本,人才短缺是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事实与发展的首要短板,这也将极大程度上左右了数字化管理的推广和普及,更不用说创新和发展了。总之,以水利专业为基础,打造数字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建立。
3. 企业战略性目标单一 业绩提升步入瓶颈期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持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工程建设全生命周”、“全产业链”、“三维协同设计”、“战略全球化”等概念的提出伴随着企业向热点区域、热点行业拓展,更是催生出众多的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其目标多是奔向国家级大型建设项目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西部大开发等产业多元化、密集型工程。虽多有建树,但不得不承认其发展目标和成长轨迹过于单一,这也带来业绩和利润增长的瓶颈。这其中有诸多因素,一方面来源于上面所说的资本强势介入,客观上造成行业专业化转型;另一方面从众性强、自身创新能力欠佳,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可替代性甚至被淘汰可能性大。疫情当下,这方面尤为突出。
4. 数字化综合水平落后 主观能动性发挥欠佳
作为传统行业从业单位,水利水电设计企业的互联网思维普遍缺乏,其信息化建设还不足以适应数字时代的要求,且在数据治理和数字加工能力上相对薄弱,这与业主对设计成果数字化交付和归档进度压缩的需求形成矛盾,面对业主对勘察设计成果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要求,勘察设计企业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归档的更新速度比较缓慢,运营模式遭到诟病,例如,作为工程建设领域新型热门专业,BIM需求日益明显,而勘察设计企业数据处理的能力大多欠缺,无法高效地整合工程建设相关数据,采用三维协同手段正向设计,并将其转化为成果,如此,谈何全过程运维。
三 水利水电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内涵及要点
1. 高位推进一把手工程 培养复合型人才团队
数字化转型关乎水利水电设计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由其最高决策者部署和推动,这是转型成功案例的共性且在行业内得到共识和认可。加强水利水电设计企业最高决策者部署和推动力度,形成与企业发展目标匹配,才能打造上下共识的顶层设计模型。数字化转型与信息化建设最大的不同在于信息化建设主要侧重于传统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改变,而数字化转型则是企业为谋求提高产品质量,适应业主需求而进行的战略性转型,其必然带来企业思维方式自上而下的颠覆性变革,即以数字化转型为目标,以数字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建设为基础,形成可持续的企业文化、组织模式、业务流程。在数字化背景下,企业的提效增质依靠的不再是分工而是协同。水利水电设计企业的组织方式要从集中化到平台化,组织架构要从金字塔式、科部制到扁平化、网络式。这就需要企业基于勘测设计专业人才梯队,建立兼具数字化建设能力专长、适应业主需求的项目负责人和总工程师,并为长期适应人才发展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和管理优化措施。因此,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培养行业专业人才为基础,数字化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形成内部数字化人才与技能得以发展和传承的模式,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
2. 主动出击求变扛风险 打造先进生态领导力
水利水电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对新型生态产业和市场风险,需要以秉承审时度势的态度优化运营方式,在生存与发展中构建从基层设计到终端客户的高价值产业链,最终向技术研发自主化、成果交付智慧化、应用体验友好化之路发展,并以之形成和谐共生、融合共赢的常态化朋友圈。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数字的产品和服务将会大行其道,水利水电设计企业需要研究如何将传统业务与数据信息结合起来。与其不匹配的是,水利水电设计行业仍多以CAD二维设计和交付为主,无法体现其专业协同性优势,且因校审核批劳动重复、资料信息无法体现工程现场环境、细节问题在设计阶段得不到体现等弊端。因此,建立以BIM技术为核心、辅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协同的设计体系,将有效规避上述问题。目前,众多企业在三维协同设计模式上广获成果,为实现数字化转型作准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水利项目设计成果尤其是大型建设项目将更多的以三维模型作为交付方式,这将会为后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采购、施工、运维等环节可视化,为项目建设投入使用后的虚拟化和智慧化奠定基础,这些都需要企业的数字化技术支撑。同时,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智慧化将是是巨大的用户入口,是实现智慧城市和万物互联的基础性成果。超前谋划,以多方产业链融合为目标,营造开放包容的生态环境,引导业主试水创新成果,扛起可能面临的风险才是水利水电设计企业行稳致远的前瞻性布局。
3. 未雨绸缪找准切入点 增强实力提升附加值
行业发展与商业运作相融合,打通行业上下游界限,形成行业间渗透的多行业综合体,继而实现融合发展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最直观体现,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行业渗透带来跨界的产生,即各专业边界模糊,信息化、数字化发展营造新生态,市场从业者转变商业头脑,以新型运作模式向水利水电设计行业渗透,他们携带全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工具,特别是在有利于数字经济的城市建设、工农业发展、先进制造业领域的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持续进行深层次探索和布局,例如广为熟知的华为云计算、浪潮超算、百度大数据等科技型企业以全新的战略合作模式跨界介入传统勘测设计领域,改变了竞争格局,其带来的“新型”冲击给行业内的企业造成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挑战,面对国内水利行业重点任务,新型科技型企业的介入,在智慧水利、国家现代水网、流域防洪、水生态建设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中注入机遇与活力,这些无不成为水利水电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亟待关注的重点目标。找准切入点、抓住机遇将极大程度上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取市场认可。
4. 转型和创新双促并举 推进加实施分步行稳
数字化建设的特点是投入时间久、建设周期长,且其所涉及专业广泛。因此,水利水电设计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应从本行业角度出发,合理布局做好数字化总体规划,加大转型和创新力度,并以此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持续投入,特别是面对亟待完成的工作任务,可先行试水,在人员部署、绩效分配中适度倾斜,提高项目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工作方式大胆创新,适时适度引进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尖端技术,打造适宜的技术平台,为后期持续转化生产力、占领科技新高地打好基础,促使核心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随着技术发展和产业扩大,水利水电设计企业可能面临技术和创新瓶颈。此时需谋求外部力量援助,在引入校企联盟、划批科研基金、联合科研基地和合作单位方面形成体系化;继而以此为依托,广泛开展数字化业务拓展,推广先进设计手段、构建新型物业化模式,打造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链;在水利工程全专业咨询、工程建设总承包、工程监理、工程试验等领域持续探索,为业主提供多元化服务;加强学习、广泛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特别是利用海外项目加强国际合作,为节能减排、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顶层设计中关注的宏观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5. 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 着眼未来持续稳投入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化基础设施平台,形成坚强有力的数字化发展战略和行之有效的数据治理机制,以确保企业数字化应用研发平台健康发展是水利水电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真正构建数据驱动组织的核心基础。
在水利水电设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讨论中,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建设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企业信息中心最终是以向数字中心转型为目标的,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为数字成果、中间件、数据信息提供安全可靠标准化数字化仓库,将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奠定良好基础。
数字化仓库建立目的不仅是成果的储存,也是企业快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建设,对上游勘察、测绘、设计等提出标准化要求,基于云计算平台、打通专业界限束缚,通过基于微服务(Micro Service)架构快速上线运行,并结合DevOps理念充分压缩从研发到运维的迭代周期,从而加快实现以技术手段辅助生产,为数字化转型的推动保驾护航;对下游或企业后续工程提供知识管理,使水利水电设计企业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能够从容以知识资本充实个性资源,实现技战术层面的战略发展,推进建立适合的勘测设计体系;同时营造比学赶超的创新局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迎合其加强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迫切需求。
四 结语
在全球科技化和工业化浪潮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指引下,人工智能、5G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人们很难基于当前技术普及现状描绘未来发展蓝图,特别是数字化会对社会和行业带来的冲击,中国水利水电设计企业将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不可预见的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水利水电设计企业应积极适应发展趋势,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2035年奋斗目标,做出经济、创新、绿色、文化,乃至全球化治理的伟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学武,郑泽.打造数字化运营新模式 迈向企业数字化新时代[J].中国水利,2021(20):38-41.
[2]黄奇帆.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认识和体会[J].人民论坛,2021(15):6-10.
[3]New Report: U.S. Water Utilities Sector Still in Early Stages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J]. Manufacturing Close - Up,2021.
[4]安郁群,舒方方,陈雷等. 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 5 体制机制创新发展展望[C]//.中国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0:76-83.DOI:10.26914/c.cnkihy.2020.068511.
[5]谢菁.大数据时代国有水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之路[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1):22-23.
[6].引领转型的华为智慧水务解决方案[J].中国水利,2020(04):101-103.
[7]佘春勇.浙江水利工程质量移动监管平台研究[J].中国水利,2020(02):48-49+58.
[8]车小磊.物联网+人工智能助力水行业数字化转型 2019智慧水行业创新发展论坛召开[J].中国水利,2019(05):66.
[9]虞开森,姜小俊,金宣辰.政府数字化转型下浙江智慧水利设想[J].水利信息化,2018(06):11-15.DOI:10.19364/j.1674-9405.2018.06.003.
【作者信息】
武建(1981—),男,高级工程师;
研究方向:水利自动化与信息化、物联网技术;
单位: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250013)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路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