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date}}
{{subItem.title}}
{{subItem.subtitle}}




《一家区级妇幼保健院的“明星”之路》
一家区级妇幼保健院的“明星”之路
近十余年来,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年门诊医疗保健服务人次始终在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中排名第一。因突出的妇幼保健工作,党总支书记、院长李淑莲被授予“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记者丨宋攀
李淑莲的办公室里,有两张桌子。一张是“书记、院长”的办公桌,一张是招待来访的小茶几。
办公桌上立正地摆放着李淑莲的公职照片,黑西服、白衬衣、头发一丝不乱。茶几小桌上摆放着一套简易可爱的小巧茶具,访客来,她都会先泡上一杯茶。
两张桌子,像极了李淑莲——这位女性领导者的两面:不屈不挠的管理者,有情有爱的贴心人。
“无论是否是湖里户籍,只要踏入湖里妇幼的门,我们都要负责到底。”在可能影响到患者安全、医疗质量的领域,李淑莲丝毫不留情面和心软。而在流动人口颇多的湖里区,她又常常四处奔走,入户调查、贫困慰问、工地送医、企业讲座等等,关心关爱弱势群体。
因为总是带着感情,用心用情做管理,李淑莲带领湖里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湖里妇幼”)成功走进了保健对象的心里去。
数据显示,近十余年来,湖里妇幼年门诊医疗保健服务人次始终在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中排名第一。2021年,达到90多万人次。因为在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中的突出表现,2022年,李淑莲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湖里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17‰、1.64‰,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两项数字全国分别为5.4‰、7.5‰)。)
如今,蝶变为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的领头羊的湖里妇幼,发展后劲有力,2020和2021年,湖里妇幼连续两年在全市区级妇幼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并荣获有“全国妇幼健康工作突出集体”、“全国母婴友好医院”、“中国儿童健康管理“1+N工程”优秀项目单位等多项国家及省市区级荣誉称号。
01
发展思路:
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声誉在外,2019、2021年,福建省、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培训班在湖里妇幼召开。与院长们交流,李淑莲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我们的服务量怎么就上不去?”
李淑莲直言,目前,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发展还面临两大误区——“做偏了,要么单纯做保健,要么做到了妇产医院的方向去。”
事实上,湖里妇幼也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
李淑莲回想起刚上任时的情形。业务用房紧张,专业人才不足,诊疗能力弱,业务科室仅8个。70多名职工承担着120万经济特区发祥地百姓的医疗保健需求,“小马拉大车”,随着日益增长的门诊量,医疗安全、消防安全、业务用房安全(居民房改造)风险高。
“来体检的孩子,稍微严重一点的疾病,只能转到上级三甲医院去。保健院也没有产科,辖区内只有一个中医院提供分娩服务。老百姓一床难求,不少人托关系也只能是在走廊上觅得一床位。临床功能的弱化,久而久之,会逐渐让患者失去对保健院的信任。”
每当看到因条件所限,生病的孩子,大着肚子的孕妇被无奈转走,不能为他们提供服务,身为院长的李淑莲心里五味杂陈。为扭转发展局势,实践中,李淑莲一方面尽全力争取上级支持,迁址新建保健院,扩大业务用房面积,改善环境;一方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设施设备,发展多个专科。
最终,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李淑莲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富有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特色的“保健+临床”发展之路。即,“以保健为基础,以临床为提升点,促进保健与临床的有机结合。”2015年,湖里妇幼在全市区级妇幼保健院中率先开设产房的“吃螃蟹”之举,便是典型案例。
“要是能在这儿生孩子就好了。”孕妇们的无意感叹被在在保健一线调研的李淑莲记在了心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一张产科床位,地方政府要补贴10万元。保健院要想开设产科,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与支持。
李淑莲坦言,开拓空白区域,最大困难是消除领导的顾虑: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的事情,咱们保健院能行吗?
成立产科后医疗风险更高,管理压力更大,李淑莲理解这种顾虑。但一想到此举能给辖区百姓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有利于保健院发展,她决定,即使担子更加沉重,也不能轻言放弃。
为了得到领导支持,她从落实妇幼保健院职责定位,到满足辖区百姓需求,再到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方面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恳请您再给我5分钟时间……”李淑莲多次“百折不挠”地站到领导面前。听到她从多个角度有理有据地阐述开设产科带来的“利与弊”和“民生与效益”后,领导终于被她的真诚和坚持所打动。最后,不仅同意湖里妇幼设立产科,还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后,高效运转的产科,在全院仅有50张床位的情况下,迎来了2万多名新生儿的平安降生。
“努力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李淑莲的这句管理座右铭在湖里妇幼干部职工中间广为流传。
在“保健+临床”这一特色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湖里妇幼在多个领域首开当地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之先河。如今,湖里妇幼顺应时代需要,把握妇幼保健延伸服务刚需,相继开设了产后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乳腺外科、小儿外科、中医科、肛肠科、口腔科等科室。科室数量从原来的8个一路跃升为40多个。单孔腹腔镜、乳腺微创旋切技术等医疗技术走在全省县区级妇幼前列;创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儿童哮喘与过敏门诊、音乐镇痛导乐分娩、中医小儿推拿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示范基地。
“同时,我院临床反哺保健,促进保健服务质量的提升,福建省2020年两纲终期考核组对我院考核给予高度好评,辖区两纲指标逐年提升,多项指标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分管保健工作的副院长谢勇向记者展示各项保健指标数据。
02
管理特色
全院全程全员质控管理
“身为保健院的职工,要清楚地认识到保健院与医院的区别。”李淑莲指出,保健是保健院的老本行,更需固本强基。每年的入职会上,她都会向新员工强调保健院的功能定位。
“与医院服务的是患病群体不同,保健院服务的大部分是健康人群。医务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医疗常规外,还要掌握保健的前沿理念。做更多的健康宣教和筛查,检查发现有问题的,还要追踪干预,管理到底。”
李淑莲指出,充分落实妇幼保健院功能定位,建设一个强大的质控体系至关重要。
李淑莲介绍,为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作为,湖里妇幼以“两纲”要求和国家妇幼绩效考核标准为依据,征询各科室意见,试行半年,数易其稿,建立起了覆盖全院、全程、全员的质控体系。
以妇女保健部保健质控标准为例,记者看到,妇女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宫颈癌等妇女常见疾病的筛查是其中一项要求。实施中,医院会以查阅门诊日志、存档资料、专案记录方式等方式进行考核,发现不规范筛查的,每例扣2分;资料不全少一项的扣1分;未追访或未及时结案的扣0.5分。如果总分100分,科室被扣10分,那么当月科室所有医务人员都会减少10%,科室负责人扣罚更多。
“与别的医院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医院严格落实到位。”副院长罗庆贤介绍,湖里妇幼每月都会进行质控督查,督查结果与绩效挂钩,由院长亲自主抓。检查结果还在大会上通报。
据工作人员介绍,正式施行伊始,有高年资医生被罚严重,找来“说情”,均被李淑莲婉拒。“都已经试行半年了,还没适应,发现的问题还没改,这太说不过去了。”从那以后,职工们都明白,李淑莲是动真格的。
因为强有力的质控体系,妇幼保健院通过了各项督查考核。市场监管局对药剂科开展的突击检查中,湖里妇幼几乎满分通过。2020年,在福建省和厦门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开展的全市新冠核酸检测质量督导中,湖里妇幼被点名表扬。
声誉在外的湖里妇幼,召开了多次福建省、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培训班。每次培训班召开,湖里妇幼印刷版的质控体系都被参会人员的热烈追捧。
“生命安全是大事,要给员工提要求,对老百姓负责任。”李淑莲深知,医疗质量是保健院的生命线,要给老百姓提供安全、正确、正规、有效的诊疗。
为让职工时刻绷紧安全质量意识,三年前,在厦门市还没有把二级医院纳入质控体系时,李淑莲就找到市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动申请将本院纳入全市质控体系,由市级专家对医院各项工作考核。
03
格局情怀
公心为上 公益为民
“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底线,红线不能碰。同时,履行好党和政府交给的职能任务,也要放开手脚,大胆干。”在为保健院谋发展的过程中,李淑莲坦言,自己受原副区长丁红斌影响最深。
李淑莲把丁红斌的话记在了心上。她深知,保健院发展,设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金刚钻儿揽不了瓷器活。业务拓展,设备升级购置,避免二次购置,保健院常常对标市内三甲医院,一步到位。
同样,在人事上,她也善于任人唯贤,向高目标挑战。前些年,在湖里妇幼,有一种声音认为,保健院招聘中专生就可以了,大专就很好用了。而在医疗保健和临床一线各科室“驻扎”过的李淑莲深知,人才决定了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与效率,要提高诊疗水平,就要提高人才素质,招聘本科以上学历是大势所趋。
在她的坚持下,得益于湖里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迁建后的硬件环境,湖里妇幼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十分顺利。如今,妇幼保健院从原来的几十名职工发展到了367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七成以上,在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中十分罕见。
在人才使用上,李淑莲也会为优秀人才不拘一格。现儿童保健部主任李少维便是一突出代表。
李少维是一位年轻的85后,也是湖里妇幼招聘的第一个全日制研究生。进修期间,善于思考的李少维成功促成了保健院与上级医院的上下转诊协作。与之深谈后,李淑莲发现,他在工作之余,还在积极攻读博士学位。通过科研交流,与很多专家学者保持着良好沟通,并善于整合资源。谈吐思想,也不局限于本职工作,而是拥有全局视野,能够与管理者的理念产生共鸣。
最终,在李少维还是初级医师的情况下,李淑莲就向院领导班子举荐任命他为儿童保健科主任。
“积极肯干,向上向善。湖里妇幼就是要重用这样的人才。”李淑莲表示。如今,在李少维的努力下,湖里妇幼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自闭症诊疗。其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儿童保健发展路线,还通过与福建省其他县区级妇幼保健院机构建立协作网,扩大了湖里妇幼的业内影响力。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还让湖里妇幼拥有了自主研发的,适用于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的骨龄AI。
“这里很包容。”李少维直言,自己入职之初的几年,总是在外边学习。“联系了专家,向院里一说,只要合情合理都会同意。院里不仅管学费,还承担着不小的人力成本。这是在很多大医院享受不到的。”李少维感慨。
李淑莲直言,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优越的地理条件,科学的人才“选、用、育、留”文化,共同造就了湖里妇幼的低离职率。
对职工公心,对百姓亦有公益之心。
健康宣教是妇幼保健院的一项核心职责。湖里妇幼规定,每个中级以上医务人员都要学会讲一门健康知识课。医院党办宣传办公室还会将全院的讲课汇总成“套餐”,通过下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触达到全区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供其“点餐”。下去讲课时,医务人员有时也会随身携带设备,为群众提供义诊。如此一来,大大增强了保健院与群众的“鱼水”情。
事实上,为促进医务人员开展保健工作的积极性,湖里妇幼保健院还为下社区指导、宣教的医务人员设置了专门的绩效。
有一次,李淑莲在走访科室中发现,一对年轻情侣坐在楼道走廊上哭泣。经询问才得知,女孩怀孕了,因为没钱,没法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李淑莲很同情年轻人的遭遇。最终,带领女孩在医院接受了免费手术,费用由医院承担。
早些年,保健院交通不便,私家车尚未流行。一些大着肚子的孕妇只好坐着颠簸的摩托车来院。最终,通过与公交集团沟通申请,公交车部门专门增设了妇幼保健院站点。
为了让更多地利好政策惠及辖区妇女儿童,李淑莲还抓住各种机会,向各个政府部门争取惠民政策措施。如今,湖里妇幼可面向15~60岁妇女免费开展妇科病普查;可向孕妇免费开展21三体、18三体染色体畸形筛查和孕期营养管理;可为贫困人口开展免费的神经管缺陷筛查;为新婚夫妇开展免费地中海贫血筛查……这些均为政府买单。就在记者采访前几天,李淑莲还带领科主任积极争取民政局对自闭症、脑瘫等患儿的资金支持,成立“湖里妇幼儿童发展基金”。
“人到无求品自高。”如今的李淑莲希望,在自己的任上,能带领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她指着院子里停车场那片土地,充满期待地说:“大楼若能早日建成,我们的愿望就能早一天实现……”
{{subItem.subtitle}}
一家区级妇幼保健院的“明星”之路
近十余年来,厦门市湖里区妇幼保健院年门诊医疗保健服务人次始终在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中排名第一。因突出的妇幼保健工作,党总支书记、院长李淑莲被授予“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记者丨宋攀
李淑莲的办公室里,有两张桌子。一张是“书记、院长”的办公桌,一张是招待来访的小茶几。
办公桌上立正地摆放着李淑莲的公职照片,黑西服、白衬衣、头发一丝不乱。茶几小桌上摆放着一套简易可爱的小巧茶具,访客来,她都会先泡上一杯茶。
两张桌子,像极了李淑莲——这位女性领导者的两面:不屈不挠的管理者,有情有爱的贴心人。
“无论是否是湖里户籍,只要踏入湖里妇幼的门,我们都要负责到底。”在可能影响到患者安全、医疗质量的领域,李淑莲丝毫不留情面和心软。而在流动人口颇多的湖里区,她又常常四处奔走,入户调查、贫困慰问、工地送医、企业讲座等等,关心关爱弱势群体。
因为总是带着感情,用心用情做管理,李淑莲带领湖里区妇幼保健院(以下简称“湖里妇幼”)成功走进了保健对象的心里去。
数据显示,近十余年来,湖里妇幼年门诊医疗保健服务人次始终在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中排名第一。2021年,达到90多万人次。因为在流动人口妇幼保健工作中的突出表现,2022年,李淑莲被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湖里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17‰、1.64‰,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两项数字全国分别为5.4‰、7.5‰)。)
如今,蝶变为全省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的领头羊的湖里妇幼,发展后劲有力,2020和2021年,湖里妇幼连续两年在全市区级妇幼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并荣获有“全国妇幼健康工作突出集体”、“全国母婴友好医院”、“中国儿童健康管理“1+N工程”优秀项目单位等多项国家及省市区级荣誉称号。
01
发展思路:
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声誉在外,2019、2021年,福建省、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培训班在湖里妇幼召开。与院长们交流,李淑莲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是:“我们的服务量怎么就上不去?”
李淑莲直言,目前,县区级妇幼保健院发展还面临两大误区——“做偏了,要么单纯做保健,要么做到了妇产医院的方向去。”
事实上,湖里妇幼也曾被这样的问题困扰过。
李淑莲回想起刚上任时的情形。业务用房紧张,专业人才不足,诊疗能力弱,业务科室仅8个。70多名职工承担着120万经济特区发祥地百姓的医疗保健需求,“小马拉大车”,随着日益增长的门诊量,医疗安全、消防安全、业务用房安全(居民房改造)风险高。
“来体检的孩子,稍微严重一点的疾病,只能转到上级三甲医院去。保健院也没有产科,辖区内只有一个中医院提供分娩服务。老百姓一床难求,不少人托关系也只能是在走廊上觅得一床位。临床功能的弱化,久而久之,会逐渐让患者失去对保健院的信任。”
每当看到因条件所限,生病的孩子,大着肚子的孕妇被无奈转走,不能为他们提供服务,身为院长的李淑莲心里五味杂陈。为扭转发展局势,实践中,李淑莲一方面尽全力争取上级支持,迁址新建保健院,扩大业务用房面积,改善环境;一方面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进设施设备,发展多个专科。
最终,以满足患者需求为着眼点和落脚点,李淑莲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富有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特色的“保健+临床”发展之路。即,“以保健为基础,以临床为提升点,促进保健与临床的有机结合。”2015年,湖里妇幼在全市区级妇幼保健院中率先开设产房的“吃螃蟹”之举,便是典型案例。
“要是能在这儿生孩子就好了。”孕妇们的无意感叹被在在保健一线调研的李淑莲记在了心里。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一张产科床位,地方政府要补贴10万元。保健院要想开设产科,必须得到政府的许可与支持。
李淑莲坦言,开拓空白区域,最大困难是消除领导的顾虑:女人生孩子是过鬼门关的事情,咱们保健院能行吗?
成立产科后医疗风险更高,管理压力更大,李淑莲理解这种顾虑。但一想到此举能给辖区百姓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有利于保健院发展,她决定,即使担子更加沉重,也不能轻言放弃。
为了得到领导支持,她从落实妇幼保健院职责定位,到满足辖区百姓需求,再到顺应国家政策导向方面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
“恳请您再给我5分钟时间……”李淑莲多次“百折不挠”地站到领导面前。听到她从多个角度有理有据地阐述开设产科带来的“利与弊”和“民生与效益”后,领导终于被她的真诚和坚持所打动。最后,不仅同意湖里妇幼设立产科,还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此后,高效运转的产科,在全院仅有50张床位的情况下,迎来了2万多名新生儿的平安降生。
“努力到无能为力,努力到感动自己!” 李淑莲的这句管理座右铭在湖里妇幼干部职工中间广为流传。
在“保健+临床”这一特色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湖里妇幼在多个领域首开当地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之先河。如今,湖里妇幼顺应时代需要,把握妇幼保健延伸服务刚需,相继开设了产后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皮肤科、耳鼻喉科、乳腺外科、小儿外科、中医科、肛肠科、口腔科等科室。科室数量从原来的8个一路跃升为40多个。单孔腹腔镜、乳腺微创旋切技术等医疗技术走在全省县区级妇幼前列;创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儿童哮喘与过敏门诊、音乐镇痛导乐分娩、中医小儿推拿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培训基地、示范基地。
“同时,我院临床反哺保健,促进保健服务质量的提升,福建省2020年两纲终期考核组对我院考核给予高度好评,辖区两纲指标逐年提升,多项指标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分管保健工作的副院长谢勇向记者展示各项保健指标数据。
02
管理特色
全院全程全员质控管理
“身为保健院的职工,要清楚地认识到保健院与医院的区别。”李淑莲指出,保健是保健院的老本行,更需固本强基。每年的入职会上,她都会向新员工强调保健院的功能定位。
“与医院服务的是患病群体不同,保健院服务的大部分是健康人群。医务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医疗常规外,还要掌握保健的前沿理念。做更多的健康宣教和筛查,检查发现有问题的,还要追踪干预,管理到底。”
李淑莲指出,充分落实妇幼保健院功能定位,建设一个强大的质控体系至关重要。
李淑莲介绍,为促进员工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主动作为,湖里妇幼以“两纲”要求和国家妇幼绩效考核标准为依据,征询各科室意见,试行半年,数易其稿,建立起了覆盖全院、全程、全员的质控体系。
以妇女保健部保健质控标准为例,记者看到,妇女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疾病、宫颈癌等妇女常见疾病的筛查是其中一项要求。实施中,医院会以查阅门诊日志、存档资料、专案记录方式等方式进行考核,发现不规范筛查的,每例扣2分;资料不全少一项的扣1分;未追访或未及时结案的扣0.5分。如果总分100分,科室被扣10分,那么当月科室所有医务人员都会减少10%,科室负责人扣罚更多。
“与别的医院最大的不同是,我们医院严格落实到位。”副院长罗庆贤介绍,湖里妇幼每月都会进行质控督查,督查结果与绩效挂钩,由院长亲自主抓。检查结果还在大会上通报。
据工作人员介绍,正式施行伊始,有高年资医生被罚严重,找来“说情”,均被李淑莲婉拒。“都已经试行半年了,还没适应,发现的问题还没改,这太说不过去了。”从那以后,职工们都明白,李淑莲是动真格的。
因为强有力的质控体系,妇幼保健院通过了各项督查考核。市场监管局对药剂科开展的突击检查中,湖里妇幼几乎满分通过。2020年,在福建省和厦门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开展的全市新冠核酸检测质量督导中,湖里妇幼被点名表扬。
声誉在外的湖里妇幼,召开了多次福建省、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院院长培训班。每次培训班召开,湖里妇幼印刷版的质控体系都被参会人员的热烈追捧。
“生命安全是大事,要给员工提要求,对老百姓负责任。”李淑莲深知,医疗质量是保健院的生命线,要给老百姓提供安全、正确、正规、有效的诊疗。
为让职工时刻绷紧安全质量意识,三年前,在厦门市还没有把二级医院纳入质控体系时,李淑莲就找到市卫健委相关部门负责人,主动申请将本院纳入全市质控体系,由市级专家对医院各项工作考核。
03
格局情怀
公心为上 公益为民
“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底线,红线不能碰。同时,履行好党和政府交给的职能任务,也要放开手脚,大胆干。”在为保健院谋发展的过程中,李淑莲坦言,自己受原副区长丁红斌影响最深。
李淑莲把丁红斌的话记在了心上。她深知,保健院发展,设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金刚钻儿揽不了瓷器活。业务拓展,设备升级购置,避免二次购置,保健院常常对标市内三甲医院,一步到位。
同样,在人事上,她也善于任人唯贤,向高目标挑战。前些年,在湖里妇幼,有一种声音认为,保健院招聘中专生就可以了,大专就很好用了。而在医疗保健和临床一线各科室“驻扎”过的李淑莲深知,人才决定了医院的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与效率,要提高诊疗水平,就要提高人才素质,招聘本科以上学历是大势所趋。
在她的坚持下,得益于湖里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迁建后的硬件环境,湖里妇幼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十分顺利。如今,妇幼保健院从原来的几十名职工发展到了367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七成以上,在县区级妇幼保健院中十分罕见。
在人才使用上,李淑莲也会为优秀人才不拘一格。现儿童保健部主任李少维便是一突出代表。
李少维是一位年轻的85后,也是湖里妇幼招聘的第一个全日制研究生。进修期间,善于思考的李少维成功促成了保健院与上级医院的上下转诊协作。与之深谈后,李淑莲发现,他在工作之余,还在积极攻读博士学位。通过科研交流,与很多专家学者保持着良好沟通,并善于整合资源。谈吐思想,也不局限于本职工作,而是拥有全局视野,能够与管理者的理念产生共鸣。
最终,在李少维还是初级医师的情况下,李淑莲就向院领导班子举荐任命他为儿童保健科主任。
“积极肯干,向上向善。湖里妇幼就是要重用这样的人才。”李淑莲表示。如今,在李少维的努力下,湖里妇幼在全市率先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自闭症诊疗。其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儿童保健发展路线,还通过与福建省其他县区级妇幼保健院机构建立协作网,扩大了湖里妇幼的业内影响力。与其他机构的合作,还让湖里妇幼拥有了自主研发的,适用于县区级妇幼保健院的骨龄AI。
“这里很包容。”李少维直言,自己入职之初的几年,总是在外边学习。“联系了专家,向院里一说,只要合情合理都会同意。院里不仅管学费,还承担着不小的人力成本。这是在很多大医院享受不到的。”李少维感慨。
李淑莲直言,中上等的收入水平,优越的地理条件,科学的人才“选、用、育、留”文化,共同造就了湖里妇幼的低离职率。
对职工公心,对百姓亦有公益之心。
健康宣教是妇幼保健院的一项核心职责。湖里妇幼规定,每个中级以上医务人员都要学会讲一门健康知识课。医院党办宣传办公室还会将全院的讲课汇总成“套餐”,通过下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触达到全区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供其“点餐”。下去讲课时,医务人员有时也会随身携带设备,为群众提供义诊。如此一来,大大增强了保健院与群众的“鱼水”情。
事实上,为促进医务人员开展保健工作的积极性,湖里妇幼保健院还为下社区指导、宣教的医务人员设置了专门的绩效。
有一次,李淑莲在走访科室中发现,一对年轻情侣坐在楼道走廊上哭泣。经询问才得知,女孩怀孕了,因为没钱,没法接受计划生育手术。李淑莲很同情年轻人的遭遇。最终,带领女孩在医院接受了免费手术,费用由医院承担。
早些年,保健院交通不便,私家车尚未流行。一些大着肚子的孕妇只好坐着颠簸的摩托车来院。最终,通过与公交集团沟通申请,公交车部门专门增设了妇幼保健院站点。
为了让更多地利好政策惠及辖区妇女儿童,李淑莲还抓住各种机会,向各个政府部门争取惠民政策措施。如今,湖里妇幼可面向15~60岁妇女免费开展妇科病普查;可向孕妇免费开展21三体、18三体染色体畸形筛查和孕期营养管理;可为贫困人口开展免费的神经管缺陷筛查;为新婚夫妇开展免费地中海贫血筛查……这些均为政府买单。就在记者采访前几天,李淑莲还带领科主任积极争取民政局对自闭症、脑瘫等患儿的资金支持,成立“湖里妇幼儿童发展基金”。
“人到无求品自高。”如今的李淑莲希望,在自己的任上,能带领保健院成功创建“三级乙等”。她指着院子里停车场那片土地,充满期待地说:“大楼若能早日建成,我们的愿望就能早一天实现……”